世界海上风电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海上风电处于小规模研究和开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8年,海上风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今,全球风电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下海”热潮。
风力发电虽然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发展,但近十年的技术发展后有了本质的改进,成本和火电虽然接近,但是它的建造环境要求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然体现(2005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因为风力发电机的噪声和对鸟类的危害,停止了4000台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另外,某些科学家指出,在同一地区大量采用超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还可能会对当地的季风流动产生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容量达到一定时候(20%以上),分布地区的限制还会导致电网的不稳定,如果采用辅助设备来调节,那么它的成本显然会直线上升!
虽然我们在替代能源研究这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可喜的是,有国外一家新能源杂志报道,英国一家公司和美国GE都提出了一项计划,开展一项新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它是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形式,单台功率可达到10-60MW级,该设备将不产生噪音和对季风风向改变等影响,旋转速度将大幅放慢,对鸟类几乎不受影响。它的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一半左右,风力发电场的设置地点不再要求苛刻,实现了低风速启动发电。它的设置地点灵活、成本低,使区域性调节电力输出成为了可能。
这项研究计划地展开,将为我们打开能源时代的新篇章,为地球未来能源发展勾画了蓝图!
这里再补充一个不为人知的消息!
作为这项划时代的研究课题,我国也加入了这一竞争领域,并且在技术研究上进入了冲刺阶段,有望在2008年初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套系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前进浪潮中,将首次出现中国的身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革命已经不可避免的到来,我们将在21世纪初的十年迎接她的到来么?您认为它能否成为我们期望已久的替代能源呢?这三个国家谁将点亮阿拉丁神灯? 利用风能驱动风轮机以带动发电机生产电能的电厂。风力电站主要由能量转换装置、蓄能装置、控制系统等构成。风能属可再生能源,又不存在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风力发电特点风能的能量密度低,空气的密度仅约为水的密度的1/800。因此,实现能量转换的风轮机体积较大、造价较高,单机容量也不能做得很大。风能又是一种随机性能源,且具间歇性,因此必须和一定的蓄能方式相结合才能实现连续供电。表征风能的参数有风速、风频、风能密度、风能利用率以及可用风速等。风速分瞬间风速(0.5~2秒内的风速)和平均风速(某一时间间隔内各瞬间风速的平均值)。风频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相同风速发生的时数占刮风总时数的百分比。风能密度指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内单位时间所承受的风能。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出了集中式开发和分散式开发并重的发展思路,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一些内陆地区开始因地制宜规划风电开发项目,为中小型风电投资企业带来了机会。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GW,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链。201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GW。但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重重困难,海上风电短期内难有起色。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整相关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势必形成行业的优先和整合,未来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广阔。